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联通正式开通国内7城市5G试验网 5G应用孵化及产业升级提速
4月23日,中国联通宣布正式开通国内7座城市的5G试验网,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以及雄安新区,这7座城市将实现核心区域5G网络的连续覆盖。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中国联通还将在国内33座城市的热点区域以及若干座城市行业应用区域提供5G网络覆盖。另外,中国联通还发布了5G品牌,并启动了5G友好用户的招募计划。
正式开通5G试验网
在2019上海5G创新发展峰会上,中国联通宣布开通5G试验网,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表示,中国联通将着力打造5G新网络,为5G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网络支撑保障;同时,希望芯片、模组、终端、系统集成、内容应用、技术合作及各类软硬件合作伙伴,共同投身到5G新生态的建设中来。
王晓初认为,目前5G在设备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从当前的混合组网模式演进到独立组网,设备的软件版本也要随着5G标准的不断更新而升级。
针对5G网络设备的进展情况,华为高级副总裁邓泰华在会上表示,目前5G在网络设备层面基本不存在障碍,华为也已经调集了5G交付、运维等方面的专家,以支持中国联通打造全球领先的5G网络。
5G试验网的运行离不开移动终端的支持,王晓初呼吁,手机制造商要加快5G终端的发展,从而使5G尽快普及。他认为,5G手机终端应保证通用性,而不是单单迎合某个运营商的网络制式。实际上,5G手机还要考虑价格,要与4G手机接近,从而消费者更容易接受。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就在不久前,中国联通首批5G手机已全部到位,包括12个品牌的15款5G手机及5GCPE,首批5G手机包括OPPO、vivo、华为、小米、中兴、努比亚等。
在此会议上,中国联通公布了首批具备5G功能的6款手机终端、5款行业终端和4款模组产品。
4月23日,中国联通还宣布推出5G先锋计划,并启动了5G友好体验用户的招募活动。中国联通副总经理梁宝俊提到,该计划能够汇聚产业生态优势资源、领航5G应用快速发展,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造万亿元级别的5G应用新市场,并组织百亿级资金用于孵化5G项目。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联通的5G网络部署进程中,地方政府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此次峰会上,中国联通与上海市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联通将以上海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推动5G网络及智慧应用在各领域的渗透;到2021年,中国联通将在上海投资150亿元,加大5G网络的规模部署及创新应用。
探索5G商业模式
5G网络建成后必然面临商业模式的问题。
近年来,电信运营商面临越来越严格的提速降费要求,运营商需要在收入、成本、效益之间寻找平衡;5G网络的投资规模远高于4G,运营商也希望能够降低5G网络的建设成本。
在谈到如何帮助运营商降低成本、降低资费的问题时,中兴通讯总裁徐子阳表示,从5G技术的发展来看,目前已经实现了单比特成本的大幅下降,但仅仅如此还不够。
中兴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建设极简的5G网络,通过软件做减法。此外徐子阳认为,核心器件、模组的自研、国产化以及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网络运维的方式都可以实现网络成本的下降。
中国信科董事长童国华则表示,运营商的降费也是对设备商的考验,设备商也面临降低设备费用的压力,而实现降费就要不断提高设备创新能力、加强芯片等关键器件的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童国华还提到当前5G的建设不能盲目铺开,要综合考虑效益、效率,在他看来,通过探索垂直行业应用、提升网络应用效益,也将是降低网络建设成本的重要方式。正如童国华的表态,5G的成功还需要在行业应用层面进行突破。
事实上,中国联通此次开通试验网部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合作伙伴提供更为广阔的试验场景,推进5G应用孵化及产业升级。业内人士也普遍表示,5G的希望在于应用,5G的成功一定是商业模式的成功。
在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看来,5G的未知应用远远大于已知。据信通院测算,预计5G在2020-2025年,将拉动中国数字经济增长15.2万亿元。
王志勤表示,5G应用发展路径包括三阶段,一是高清视频、文体娱乐等eMBB类业务,是5G最早成熟的业务;二是uRLLC业务是5G初期的重点业务,需要随着5G网络成熟和覆盖完善进行试验推广;三是mMTC场景,初期可以依托于NB-IoT和eMTC技术。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了解到,从全球5G应用情况分析来看,超高清视频、AR/VR、无人机、机器人四类通用型的应用占比接近一半。其中,以超高清视频和AR/VR为主所开展的5G直播,受到了最为广泛的关注。此外,智能制造与电力行业是各大运营商5G+工业互联网应用关注的重点。
为推动5G应用发展,王志勤建议,5G应用与网络深度结合,以试代用,形成技术、标准、产业、应用的良性循环;地方政府也能够有所作为,一方面是发挥政府引导和社会资金的作用,建立5G应用基金,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形成本地特色应用。
“中华经济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认同其内容数据或观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