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年末黑马!北上互认基金 熊市突围的利器
2018年即将跟大家挥手告别,债券基金成为本年度的“人气王”毋容置疑。但今年寒冬,还有另外一匹黑马闯入了我们的视线,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新选择。
那就是互认基金。
“根据外管局公布的最新互认基金发行销售资金汇出入数据显示,香港互认基金今年10月单月在内地销售流入资金6.18亿元人民币,资金净流入2.9亿元人民币。(之前北上基金9个月连续净流出,曾在6月底净流出14.7亿元人民币。)”
这到底是什么产品?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突然广受投资者青睐呢?笔者一一为你解答。
一、什么是互认基金
基金互认是指允许境外注册并受当地监管机构监管的基金向本地居民公开销售。
2015年12月18日,首批内地香港互认基金新鲜出炉。内地符合标准的基金在香港销售,称为“南下”。香港的基金在内地销售,称为“北上”。
目前北上互认基金已成为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配置海外资产的重要途径(另一途径为QDII基金)。国家外汇管理局获取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31日,北上基金销售额度为253.05亿元,在剔除159.94亿元的投资者赎回或分红额度后,净申购额为93.11亿元。
二、互认基金有何优势?
1、层层筛选,优中选优
不是每个基金都能成为互认基金。根据2015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香港互认基金管理暂行规定》,香港互认基金应该满足五大条件:
①成立时间:1年以上
②基金规模:2亿元人民币(或者等值外币)
③投资范围:不以内地市场为主要投资方向
④销售规模:客地销售规模不得超过注册地基金资产规模
⑤基金类型: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及指数型(含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根据中国证监会测算的达标基金数量来看,早期内地符合上述条件的基金数量为850只,而香港符合条件的基金产品仅有100只。可以说,北上互认基金,都是经过层层筛选、脱颖而出的优质产品。
2、入场门槛低,大众投资者也能参与
出海投资的起点在沪港通为50万元、外币银行理财则需要百万门槛。而北上互认基金入场门槛低,散户、小白也可轻松投资香港市场。
3、“港人治港”,本地公司直接管理
对海外市场环境不熟悉,又想配置海外资产,互认基金属性告诉你:“某问题!”。
互认基金直接引入海外市场优秀投资管理能力,由香港本地基金公司直接管理,投资团队对本地市场更熟悉,更能玩转游戏规则。
三、北上互认基金应该怎么挑?
北上互认基金受投资者青睐,机构加紧报批。
截至今年10月底,机构共报批了13只互认基金,其中,2016年至2017年仅报批了5只互认基金,2018年以来共报批了8只互认基金,基中7只备注为香港互认基金。这么多,怎么挑?笔者教你:
1、看基金过往业绩。
基金业绩是检验基金的重要指标。优秀业绩怎么衡量?以北上互认基金——东亚联丰亚太区多元收益基金(APM)为例。
APM,2012年成立至今,年化回报达6.9%;且自成立起,每年回报均为正数。在同类基金中3年年度化波幅较低
APM过往表现
日期 收益 2013年 5.1% 2014年 2.7% 2015年 0.4% 2016年 6.3% 2017年 11.8%数据来源:晨星
收益不错+同类排名good,就是好基中的战斗基。
2、看投资方式
一千个投资者,就有一千种投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根据基金投资方式的不同,北上互认基金的风险和收益也不一样。
东亚联丰亚太区多元收益基金着眼于高收益的亚太区高息债及高息股,以股债收益为主要的回报来源。
“中华经济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认同其内容数据或观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