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公募基金的2018年:债基风景独好
债券基金成规模增长主要动力
剔除巨额赎回等情况,纯债基金的冠军是鹏华丰融,以16.79%的收益率遥遥领先,冠压所有权益类基金。东方永兴18个月A、融通增益A分别以14.09%、12.74%的收益率位列第二、第三名。另外,融通债券AB、中银丰进定期开放、博时裕瑞纯债、华泰柏瑞季季红债券等基金的回报也均超过10%。
天相投顾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公募基金剔除货币基金和短期理财债基的总规模为4.83万亿元。其中,债券基金规模大增8858亿元,成为推动公募基金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比之下,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则惨淡收场,特别是股票型基金亏损成为常态。实际上,部分主题基金的业绩也出现戏剧性的一幕,前年火爆一时的沪港深基金风光不再,去年上半年表现优异的医药主题基金,到了下半年也是行情急转直下。同样,QDII基金的业绩也出现“虎头蛇尾”。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是2018年权益基金中为数不多的亮点,在市场持续下跌过程中,出现了资金大举流入的罕见情形。
数据统计显示,净值规模超过20亿元的ETF共有30只,超过100亿元的有10只,其中,华夏上证50ETF净值规模为457.9亿元,高居第一;南方中证500ETF和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净值规模分别达334.68亿元和333亿元,两者的规模差距很小;博时央企结构调整ETF则以230.77亿元排名第四,华夏沪深300ETF则以228.11亿元的微弱差距排名第五。前五名基金规模都超过了200亿元。
从去年规模增长情况看,南方中证500ETF、创业板ETF和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净值规模增长均超过了120亿元。从规模增幅看,华安创业板50ETF最为强劲,其规模从2.02亿元增至91.72亿元,增幅高达44.5倍。一年时间从一只小基金跨入了近百亿基金,令市场刮目相看。
公募基金规模排名重新洗牌
2018年公募基金公司规模排名同样出现剧烈变动,部分基金公司规模出现爆发式增长。在剔除货币基金和短期理财债基后,各家公司规模排名重新洗牌。
天相投顾发布的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易方达基金、博时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等公募规模超过2000亿元,位于规模排名的第一梯队;广发基金、南方基金、中银基金、汇添富基金、招商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12家公募规模超过1000亿元,位于规模排名第二梯队。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2017年,有多家基金公司2018年规模增长强劲,其中,平安基金规模增长最为抢眼,剔除货币基金和短期理财债基后,平安基金在2018年年底的规模达742.48亿元,相较于2017年年底的186.9亿元猛增556亿元,增幅近3倍。永赢基金规模也大增411亿元,增幅达1.36倍,该公司规模由2017年底的302.85亿元,增长至最新的714.24亿元。还有鹏扬基金规模增长183亿元至221亿元,增幅也高达4.82倍。
从绝对规模增长看,广发基金最突出,去年规模增加了714亿元,在所有公司中增长最多,排名也上升了四位。此外,金鹰基金、泰康资产、中加基金、民生加银基金、新疆前海联合基金等整体规模都出现强劲增长,排名上升达10位以上。
事实上,公募基金规模统计并不包括货币基金和短期理财债基的,因为继“货基冲规模”被叫停后,作为货基替代品的短期理财债基,也被剔除规模排名资格。
在去年12月14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召开基金评价业务座谈会,提及货基监管趋严后,市场及股东方较为关注短期排名及基金规模,导致部分基金管理公司将短期理财债券基金作为货币市场基金的替代品种,用来扩充管理规模,令短期理财债券基金的规模出现较快增长。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还在座谈会中提到,基金评价机构应进一步弱化对公司管理规模的关注,将不再披露包含短期理财债基的规模排名数据。与此同时,基金管理公司也应不再通过各类渠道宣传短期理财债券基金的规模排名及收益率。
市场人士认为,对短期理财债基被剔除规模排名是为了引导基金公司提高投资管理能力,此外,因为短期理财债基和货基一样,采取的摊余成本法和滚动申赎方式,存在流动性风险。
于是那些规模大增的基金公司,基本上都是依靠债券基金规模拉动,债券基金可谓功不可没。例如,平安基金旗下的平安惠轩债券、平安惠悦纯债等债券基金,为公司贡献了300多亿元规模。此外,永赢基金旗下的永赢丰益债券、永赢恒益债券、永赢通益债券A、永赢惠益债券A等多只债券型基金的最新规模均超过50亿元。
“中华经济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认同其内容数据或观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