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理财 > 银行理财 > 正文

香港人为什么这么绝望?背后的真相竟然这么残酷……

2019-09-02 16:05:05 来源:金融界网站

  香港的崛起

  曾几何时,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被称作亚洲四小龙,一跃成为亚洲最富裕的地区。

  要说香港从一个普通的渔村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还是挺有意思的。

  1841年香港被清政府割让,当时更像一个军港,港口旁边是给军港做补给的渔村,和商贸关系并不大。

  60年代香港渔村

  香港的转机来自于中苏关系破裂。为获得继续发展所需的技术和资金,中国在这个节点上自然而然的转向了西方。

  但实际操作问题还是挺大的,我们和西方互不熟悉对方的规则政策法律上中国直接获得来自西方的人员、技术、物资、资金也有种种限制,这时候迫切的需要一个中间人,这个中间人需要熟悉大陆,也需要熟悉西方。

  这时候,香港崛起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了。

  香港人熟悉大陆,大陆和香港也保持着稳定的经贸人员往来,彼此是有信任的,毕竟一奶同胞。

  香港人也熟悉西方,在英国治下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以后,对西方的法律,文化和贸易规则都很熟悉。

  这些优势让香港成为大陆和西方经贸往来的最重要中转站。中转站功能带来的巨大转口贸易量使得香港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和自由贸易港。

  香港人为什么这么绝望?背后的真相竟然这么残酷……

  香港GDP的变化(亿美元)

  港还充当了大陆和中国台湾的联系纽带,直到八十年代两岸关系缓和建立大三通之前,大陆和中国台湾之间的经贸往来,多数都是需要转道香港的。

  伴随天量转口贸易建立起来还有金融中心,来自西方庞大的资金要借道香港流入中国大陆,他们需要一个在西方法律体系下便捷的交易中心,香港的金融业也同步崛起了。

  可以看出,香港经济的腾飞得益于大陆的改革开放。

  香港人用英语迎接全球投资,用粤语在大陆寻找商机,钱赚的不要不要的。

  当时的香港人和大陆人比多有钱可能很多年纪小的朋友想象不到。

  很多香港的卡车司机,出租司机,环卫工人90年中期在香港每个月赚1万多港币,这点钱在香港连中等都不算。

  90年代的香港

  到了深圳,那是妥妥的高收入人群,深圳人当时也就赚几百块一个月。

  这些人跑来深圳包个年轻姑娘做二奶,在香港上班,来深圳花钱。

  著名的二奶村下沙村光香港人就住了4000人,类似的村子还有好多,比如皇岗村、沙嘴村、水围村、黄贝岭村等等。

  最近一部片子《过春天》也提到了这个事儿,电影里的佩佩16岁去找工作,做水客带Phone6过关。

  这款手机在2014年发布,可以推算佩佩是1998年出生。

  这个年份暗示的是佩佩妈的过往,她是一个香港人包的二奶。

  二奶在那时候多数是长得不错,没啥文化,又不愿吃苦的姑娘。

  后面大陆经济水平提高了,两边差距越来越小,很多香港人自己都生活困顿,哪还有钱包二奶,很多抛下二奶就不在回来了,佩佩妈就是其中一个。

  香港的衰落

  很多人都在奇怪为什么香港人对大陆人这么敌视,随便上网搜搜就会发现类似下面的信息---《香港人将内地赴港游客称为“蝗虫”》,《香港导游辱骂内地游客》等。

  总有人说香港人恨中是因为回归以后的政治原因。

  其实香港人恨大陆人的根源,压根不是什么政治问题,而是经济。

  你强大富裕了,香港人不爽了,其他没办法,敌视你总可以吧。

  人总是健忘的,香港之所以能充当大陆的买办,本质上是因为当时东西方直接交流不畅这是暂时问题不是永久问题,随着内地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大陆和西方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也越来越容易,为啥还跑到香港让二道贩子过一手呢?

  这个问题一旦解决,香港自然就没戏了。

  红利过去还想过以前的生活自然需要转型。

  不过留给香港的转型选择并不太多,因为整个香港已经被地产绑架了。

  70年代开始,大财团和地产商在香港崛起,开始操纵土地供应。

  他们先颁布了一个规则,让占香港70%以上的土地,不能用来开发,只能做绿地闲置。

  在这个规则下,只要有官员想改革增加土地供应,房地产商圈养的环保组织就会被放出来咬人,通过“民意”逼迫他们减少供应

  每个买了房的香港人,也会为自己的既得利益摇旗呐喊。

  香港的土地供应量自然是急剧压缩,从以前的每年大约10公顷土地供应压缩到现在10多年才有大约10公顷土地用于新建住宅。

  急剧减少的供应使得香港地价飞涨,楼价自然也是飞涨。

  香港人为什么这么绝望?背后的真相竟然这么残酷……

  香港楼价和租金的走势(1990年—1995年)

  这种状况下最惨的自然是年轻人,目前香港八所大学录取率18%,毕业生月入中位数约1.1万,够买0.7平方英尺典型中产楼盘太古城(1平米=10.76平方英尺)。租金/月收入中位数约35%,“三面下床”一间屋租金起步五千。

  可以说,香港楼价对普通人的压榨率已经达到极致,以前《创世纪》有一个经典镜头就讲到过这个。

  居高不下的地价和房价对经济发展是要命的。

  除了少数高精尖和金融企业,几乎没啥企业能承受如此高昂的用地成本。

  人工工资也水涨船高,需要维持低薪才能盈利的产业自然就完蛋了。

  高昂的地价和薪资水平决定了香港想要焕发第二春只能在对土地和人力成本不敏感的高利润行业中寻觅,所有的低端产业都没戏。

  问题在于,香港背后的大陆是个更广阔的市场,人力成本还比香港低,如果一个产业可以搬家,那搬到大陆就是了,用地人工成本都便宜的多,市场也在那边,香港不过是个700万人口的市场而已。

  而且高昂的人力成本决定了,如果一个产业在香港大量吸纳劳动力,那必定会背上沉重的人力成本负担,完全没啥竞争力。

  香港铜锣湾的900万店铺月租逼走Prada

  高薪的行业类似金融,保险又吸纳不了那么多就业。

  这两个因素决定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迁往中国大陆,随着地价越来越贵,香港的产业也越来越空心化。

  现在的香港,除了少数超级富豪和一部分中产,剩下的都是大批贫民。

  TVB有部《一百万人的故事》就是拍这批人,要知道香港也才700万人,居然有100万人是连小房子都住不起的笼民。

  香港人为什么这么绝望?背后的真相竟然这么残酷……

  “民意”错过转型窗口

  1997年,第一任特首董建华上任伊始,就希望带领香港摆脱对单一行业尤其是地产业的依赖。

  香港人为什么这么绝望?背后的真相竟然这么残酷……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

  他雄心勃勃的提出了八万五计划,每年提供不少于85000个廉价住宅单位,希望10年内全港七成家庭有自置居所,降低市民的居住成本。

  不过香港人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当巨量廉价公屋被推向市场房价开始下跌的时候,50万有产中产上街,抗议香港房价下跌,拉着横幅要董建华滚蛋。

  “民意”汹涌,香港中产想要的不是市面上的房子变便宜,而是只允许自己购买的便宜房子。

  八万五计划夭折,转型到其他产业负担不了高昂的地租成本,董建华无奈,只能把施政重点转向了高科技业。

  这一次他提出了矽港计划和数码港计划,计划投资100亿港元发展半导体产业打造东方硅谷。

  开始的合作方是台湾的张汝京。

  这时候“民意”又发挥作用了,全港媒体都在连篇累牍的质疑台湾人来香港炒地皮,即便后来张汝京承诺只租不买,香港人依然不依不饶,把张汝京赶出了香港

  花了两年连块建厂的地都没批下来,张汝京选择去了上海。

  上海政府双手欢迎,前五年免税,后五年税收减半,土地几乎是免租金使用。上海建起了这个中国最大,世界第四的芯片制造厂。

  最后李泽楷并没有在高科技上投入一分钱,这个所谓高科技中心最后被小超人做成了一个地产项目,赚的盆满钵满。

  看出来香港“民意”多牛了吧,每次都是挖个坑自己跳。

  无解的现状

  最搞笑的是,现在香港舆论喜欢批判现在香港不景气是因为特区政府不遵循“民意”,上面诸多例子已经告诉我们香港民意有多蠢了。

  普通人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又不知道是为啥,经常被一些表面文章蛊惑,一说就是抗议,一闹就是上街,个个觉得自己牛逼闪闪

  他们总是把矛头指向背锅的大陆,香港真正的主人们,地产巨子,金融大鳄则在背后偷偷数钱偷着乐。

  李嘉诚将万亿资产转移到欧美,内地所剩无几

  在舆论煽动下,香港人不但对大陆怀有极大抵触,对内地游客也是横挑鼻子竖挑眼。

  目前的香港想要有所改变需要国家的强势介入,打破地产对香港的绑架。

  可大陆任何试图介入香港事物的举动都会招来强烈反弹,想要在大陆引导下进行健康可持续的改革,必须建立在理性的政治博弈基础上,现在这个基础根本就不存在。

  所以现在的香港问题几乎无解。

  改变这个心态需要等香港经济明显跌落到中国沿海城市之下才行,这时候才能打破他们心中的优越感。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加深,所有的资本流动和货物贸易都不需要借道香港,这个700万人口的城市也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方向的改变让这些年的香港经济下滑速度快的触目惊心。

  从GDP的角度,2019年第一季度,香港的GDP增长率仅仅是0.5%,同一时间深圳增长率是7.6%,上海增长率是5.7%,北京增长率是6.4%,广州增长率是7.5%。

  从产业的角度,连香港最有优势的国际物流业都在持续下滑。

  2018年香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较2017年下跌8.2%,与第七的广州港(行情601228,诊股)第八的青岛港(行情601298,诊股)差距已经很小了。

  既然市场在中国大陆,国际物流直接去上海分拣,然后分散到深圳,天津,广州,宁波,青岛不好嘛,干嘛还来香港。

  结果也是显而易见,从2004年丢了全球最大集装箱港口的宝座之后,香港的排名一路下滑,去年是前七位中唯一一个同比下跌的城市。

  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时代渐渐远去,香港被地产绑架的趋势却有增无减。

  香港前10大富豪,6个房地产,1个博彩,1个金融,1个电子,1个电商。

  其中前六除去一个博彩,几乎全部是房地产。

  香港人为什么这么绝望?背后的真相竟然这么残酷……

  用房地产榨干普通居民的血汗以后,香港的地产富豪又把触角伸向了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供水,供电,供气,港口,通讯,零售几乎全部被大地产商垄断。

  一个普通香港人的一生有多悲催呢?

  住着李嘉诚长江实业盖的房子缴纳超级地租,一大半收入先被贡献给房贷。电费缴给李嘉诚的港灯,煤气缴给李兆基的中华煤气,电话网络是李嘉诚和记黄埔的,电视网络是他儿子李泽楷电讯盈科的,下楼卖菜的百佳和屈臣氏也属于李家。

  可以说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经被他们包围,不断从你身上抽血。

  整个香港经济全部依靠贸易和金融,所有的贸易和金融又过于依赖大陆,大陆开放加深一步,香港便少掉一块蛋糕。

  优势不断失去,找不到新的出路,香港人不绝望也不行啊。

  正因为经济下滑带来的绝望,所以你才看到各种完全没道理的奇葩事件不断发生,之前是占中,最近是修例。

  香港的乱港游行

  随着中国大陆的进一步开放,留给香港的时间和能转型的方向越来越少了。

  以前一直觉得香港搞旅游业不错,旅游业也是近年来香港少有的景气行业。可因为香港人对陆客的敌视和屡屡爆出的负面新闻,让越来越多的大陆人不愿意再去香港。

  香港人为什么这么绝望?背后的真相竟然这么残酷……

  乱港游行影响旅游业(来源:人民日报)

  香港最后的契机可能在人民币国际化,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抓紧离岸结算中心这个稻草,否则当RMB国际化完成以后,香港再无机会。当RMB完全放开和国际接轨以后,谁还会去香港上市,自然而然的大家都会选上海深圳。

  或许未来像澳门一样开放色情和博彩是香港仅有的选择

  (注:本文转自公号“炒股拌饭”的《香港人,你为什么这么绝望》,作者:小声比比的饭爷,略有删节。全文可移步“炒股拌饭”(ID:fansboss1查阅。)

“中华经济网”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认同其内容数据或观点的真实性。

  • 声音提醒
  • 60秒后自动更新
  • 中华经济网 http://www.newsce.cn/shangye/shangyeguancha/15540869768927.html 华夏晚报网 http://www.hdaily.cn/a/201904/2019040124982.html 财经新闻网 http://www.chnews.net/article/201904/59359.html 西北新闻网 http://www.xc27.com/finance/cjpl/2019-04-01/37335.html 中国金融网 http://www.chinajrw.net/news/040130619.html 中国西财网 http://www.xc07.com/Html/?20383.html 每日经济网 http://www.mrjjc.com/news/20190401/95305.html 百家新闻 http://baike.newsce.cn/hnews/2019040114502.html 第一产经网 http://www.c-jw.com/chanjing/redian/2019-04-01/27245.html MSN财经 http://www.msnnews.cn/finance/gd/155408684566037.html

    10:54
  • 12月12日,双十二来临之际,《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就解开了不少人的困惑,南极人品牌所有商品均不自己生产,品牌的拥有方南极电商只是品牌的运营方和吊牌的出售者。网上的南极人店铺有多少呢?目前南极人旗下全品牌授权经销商有846家,合作经销商3427家,授权店铺4442家。从2018年年初至今,南极人已经14次被国家质监部门及地方消费者协会拉入不合格产品黑名单。这样的滥授权,会不会毁掉南极人这个品牌?

    01:44
  • 带你深入解读电竞椅--看得见的外观,看不见的材质

    00:31
  • 央行连续第十四个交易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今日无逆回购到期。

    08:00
  • 【黑田东彦:日本央行需要维持宽松政策一段时间】日本央行已经做出调整,以灵活地解决副作用和长期收益率的变化。央行在7月政策会议的决定中明确承诺将利率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在低水平。(日本静冈新闻)

    08:00
  • 澳洲联储助理主席Bullock:广泛的家庭财务压力并非迫在眉睫,只有少数借贷者发现难以偿还本金和利息贷款。大部分家庭能够偿还债务。

    08:00
  • 【 美联储罗森格伦:9月很可能加息 】美联储罗森格伦:经济表现强劲,未来或需采取“温和紧缩”的政策。美联储若调高对中性利率的预估,从而调升对利率路径的预估,并不会感到意外。

    08:00
  • 美联储罗森格伦:经济表现强劲,未来或需采取“温和紧缩”的政策。美联储若调高对中性利率的预估,从而调升对利率路径的预估,并不会感到意外。

    08:00
  • 美联储罗森格伦:鉴于经济表现强劲,未来或需采取“温和紧缩的”政策。

    08:00
  • 印尼央行:预计2019年经济增速在区间低端。

    08:00
  • 【印度官员:央行必要时将干预卢比汇率】外媒援引印度官员表示,印度政府对卢比的下跌感到担忧; 央行必要时将干预卢比汇率。驻:印度卢比兑美元周一一度下跌1.2%,创下一个月以来的最大跌幅,跌到72.5587的纪录低点,并引领亚洲新兴市场货币下跌。

    08:00
  • 【人大教授:社保新规若严格执行 企业负担将增长50% 】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马光荣表示,如果现有参保职工严格按照实际工资作为缴费基数,同时法定缴费率严格按照28%执行的话,整个企业部门的社保缴费负担上升50%左右,企业的用工成本会上升7.5%,企业的利润会下降8.2%。短期之内,因为工资有黏性,所以社保费负担的上升主要由企业承担;但是中长期看的话,用工成本上升导致部分制造业企业可能会出现外迁,工人工资会下降。

    08:00
  • 新华社援引专家分析认为,8月份菜价、肉价波动,主要是季节性因素所致,后期食品价格、服务价格、工业消费品价格仍将保持温和水平,通胀压力没有明显增加。

    08:00
  • 【洪磊:税收制度是私募基金健康发展的保障】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表示,税收制度是私募基金健康发展的保障。应当坚持税收法定原则,遵循《基金法》确立的基金属性和税收法律确定的规则,全面审视和调整基金行业税收政策。在私募基金税收征管过程中,应当明确区分作为管理人的合伙企业和作为基金产品的合伙企业,依合伙企业不同收入的性质,准确适用税种和税率。(中证报)

    08:00
  • 欧盟首席英国退欧事务谈判官Barnier:在未来6到8周达成脱欧协议是“现实的“。

    08:00